大學生交通安全

發布者:保衛處發布時間:2020-06-11浏覽次數:1321

據有關報道,自從有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記錄以來,全世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已超過3200萬人,近百年來累計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的總和。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我國每年就有近十萬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成為人類死亡的第五大要因,僅次于心髒病、癌症、突發病(中風)和肺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突發事故是可以通過努力預防和避免的。事實證明,良好的安全意識、自覺地遵守交通法規、快速靈敏的反應、正确的救護技巧是預防交通事故、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減輕傷害的有效手段。

 

   第一節   大學生常見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其預防

   聚焦案例

   吉林某高校大三學生王某,雖然是個近視眼,可他卻最喜歡戴着耳塞邊聽音樂邊走路邊看書,有時候汽車到了他跟前才發覺。有同學曾提醒過他要注意安全,他卻當作耳邊風。2006年10月的一天下午,他跟往常一樣一邊聽着音樂、看着書回宿舍,經過一個是十字路口時,一輛桑塔納轎車從他左側開過來,汽車鳴笛,他絲毫沒有避讓的意思,結果汽車刹車不及将他撞倒,造成左手骨折,幸好車速不是太快,否則性命難保。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該同學不夠重視交通安全,注意力分散,終釀成大禍,自食其果。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學生要重視交通安全,學習和積累交通安全常識,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無論在校園内還是校園外出行時,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來往車輛和行人,做到注意力不分散,及時避讓往來車輛,學會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特别提醒:   

   大學生步行、騎車、駕車、乘車、乘坐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外出時,時刻要注意交通安全問題,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擺在第一位,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和疏忽。

   一、大學生易發生的交通事故主要類型

   近幾年來,随着各種車輛的劇增,大學生發生的交通事故呈不斷上升趨勢。大學生在校園内外發生的交通事故類型主要有:

   1.被機動車撞傷、撞死。大學生發生交通事故緻傷緻死的,主要是與機動車相撞造成的,其中有的是汽車,有的是摩托車。被撞傷、撞死的大學生有的是在馬路上騎自行車,有的是步行橫過馬路或者在便道上行走,還有的是在車站候車。被撞傷、撞死的大學生,有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騎車違章帶人、闖紅燈、逆行,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在校園道路上踢球、拍球、嬉笑打鬧,在馬路上邊走邊聊天等;有些交通事故是機動車駕駛員違章造成的,如學生在非機動車道被汽車撞傷、撞死;學生在綠燈放行的情況下步行通過人行橫道,被違章的汽車撞傷、撞死;學生在車站站台候車,被酒後駕車者撞傷、撞死;學生在校園内人行便道上行走,被違章汽車撞傷、撞死等。

   2.乘坐汽車發生事故緻傷、緻死。大學生因乘坐汽車發生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有時甚至造成群死、群傷事件,教訓十分慘重。造成大學生群死、群傷的交通事故大多與學生因集體外出旅遊有關。有的學生租用非法運營的私人車輛外出旅遊,有的乘坐旅遊公司的車輛旅遊,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傷亡。有的大學生出行時疏忽安全情況,貪圖方便乘坐“黃魚車”,而“黃魚車”往往不按規定行駛導緻引發事故,造成受傷,甚至死亡。

   3.駕駛機動車違章發生交通事故緻傷、緻死。大學生擁有駕駛證的大有人在,有車族大學生也不在少數。其中一些學生駕車時間短、經驗少,遇到緊急情況時,缺乏處理經驗,手忙腳亂,易發生事故。大學生違章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緻傷、緻死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情況。有的學生醉酒後駕駛小客車,緻使車輛翻到路邊溝裡,造成駕駛人和乘車人死傷。還有的學生無證駕駛無牌照摩托車,并且在後座上帶人,因駕駛技術不過關,緻使發生事故,并造成乘車人死、傷。

   4.被非機動車撞傷。這種情況大多數發生在校園内,大學生被騎自行車的人撞傷,而肇事者大多數又是大學生。有的大學生在校園内随意騎車,認為校園内沒有紅綠燈,可以不分左右行道,騎快車,結果發生交通事故。  

   2006年5月,上海某高校兩位男同學在操場踢完足球後,在回寝室的路上還餘興未盡,在路上相互邊跑邊傳球,此時身後正好駛來一輛兩輪摩托車,駕駛員避讓不及撞上了其中的一位,那位學生被撞成右小腿骨折。

   2007年4月,杭州高校3名學生外出時坐上了李某駕駛一輛小面包車(從事非法營運),在開發區文彙路由北向南行駛至學源街叉口時,與由東向西行駛的崔某駕駛的公交車相撞,造成面包車當場側翻,車内3名學生受傷。  

   二、大學生常見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随着社會的發展,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師生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内機動車數量明顯增加。校園周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輛密集,行人、自行車、機動車争道問題嚴重,而交通安全意識薄弱、交通标志标識欠缺、交通管理空白、外來車輛漠視校園規章制度等交通問題依然突出,造成師生交通安全事故增多,輕者受傷,重者死亡。據有關統計,我省高校及周邊發生的大學生交通事故每年有400餘起,師生生命健康和财産安全受到威脅。 公安部交通局官員指出,大量的事實表明,目前我國正處在交通事故多發的高峰期,交通事故的原因十分複雜,是由人、車、路、環境、管理、法制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主觀人為因素和客觀環境因素兩個方面。主觀人為因素包括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和交通安全知識缺乏、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差、駕駛人員操控不當等;客觀環境因素包括道路、交通設施等交通條件落後和車輛的機械性能差以及法律不健全、處罰力度不夠等。大學生應從自身主觀因素上下功夫,主動學習交通安全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盡可能地預防和避交通事故的發生。大學生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

   唐朝詩人杜荀鶴《泾溪》雲:“泾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詩人告誡我們,禍常發于疏忽之中,亂常生于不足疑之事。校園内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和家庭,社會生活經驗缺乏,頭腦裡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同時有的同學在思想上還存在校園内騎車和行走肯定比公路上安全的錯誤認識,一旦遇到意外,發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難免。主要表現形式有:

   (1)注意力不集中。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現為行人在走路時邊走路邊看書邊聽音樂,或者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2)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大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即使在路上行走也是蹦蹦跳跳、嬉戲打鬧,甚至有時還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更是增加了發生事故的危險。

   (3)騎“飛車”。一般高校校園面積都比較大,宿舍與教學樓、圖書館等之間的距離比較遠,許多大學生購買了自行車,課間或下課時騎自行車在人海中穿行是大學的一道風景線。但部分學生騎車技術也實在“高超”,居然能把自行車騎得與汽車比快慢,孰不知就此埋下了禍根。  

   2007年3月,吉林某高校學生李某,前一天晚上一直在網吧裡上網到第二天淩晨四點多才回寝室休息。一覺醒來已快到上課時間了,他起床後顧不得梳洗便匆匆下樓,騎上自行車飛快朝教室方向奔。當他騎到一個下坡向右轉彎的路段時,本來車速已很快,但他還覺得慢,又猛踩了幾下,就在這時迎面來了一輛小轎車,因車速太快避讓不及,連人帶車掉進了路旁的水溝裡,緻使右胳膊骨折,自行車摔壞。 

   2. 交通安全知識缺乏

   在各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有許多大學生隻注重學校規定需要考試的幾門課程的學習,而很少主動學習和關心交通安全知識,甚至于有同學連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都不甚了解。而學校方面也沒有專門将交通安全方面的課程列入正常教學計劃中,大學生隻能被動地從保衛部門的提醒中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據有關統計,交通安全知識薄弱和自我防範能力較差是大學生上街外出時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大學生餘暇空閑時購物、觀光、訪友等要到市區活動,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标志眼花缭亂,與校園相比交通狀況更加複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比較高。 

   2005年10月,上海某重點大學一位男生鄒某,雙休日與幾個同學上街。街上車輛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過了一會兒時間丁某與同學掉了隊。正當他着急四處張望時,同學在馬路對面大聲叫鄒某的名字,他就慌忙朝馬路對面跑過去,此時一輛大卡車正飛馳而來,将其撞倒并從他身上碾壓過去,為此鄒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3.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差

   有些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自覺遵守規矩的習慣,自制能力和自覺性較差。在遇到過街和穿馬路時,在“隻為圖一時之快,不願意多走一步”這種心裡的作用下,經常做出不走斑馬線、人行道等違反交通規則的事情。難怪曾經有一位大學校長說:“少數大學生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走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越淡薄,不僅在校園裡亂騎車、亂停車,在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也時有發生。”

   1994年7月,湖北某高校學生放暑假後,七位老鄉約好一起乘一輛車回家。途中要經過一個汽渡碼頭,按安全管理規定汽車過汽渡,乘客必須下車。但車上乘客認為上車下車麻煩,就沒有下來,司機見他們都不想下來也沒有再堅持。汽渡船離岸後,由于江面上風大浪急,加上汽車手制動不靈、車輪下又沒有塞三角枕木,停在尾部的汽車從汽渡船上滑入江中。車上45名乘客,25人死亡,3人下落不明,隻有17人獲救,七位學生無一生還。

   4.駕駛人員操控不當

   近年來,私家車數量猛增,大量初考駕照者上路,成為誘發交通事故的又一大因素,又稱“馬路殺手”。由于新手駕駛經驗明顯不足,往往遇到緊急情況,驚慌失措,往往因操控不當就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2007年3月的一天早晨,杭州某高校一女教師駕駛小型機動車去學校上課,當車子開到校門口時,操作不當,錯将油門當刹車,汽車在發動機強大慣性的作用下,一頭撞上了正面行走的該校一名女生,直至頂到路旁邊側石才停住,被撞女生經搶救無效死亡。

   5.校園道路、交通設施等交通條件落後

   近年來,大學校園面積增加不大,校園道路變化不大,但是,在校生增長了一倍多,校園内私家車增長了數十倍,社會車輛每天進出校園的成千上萬輛,人車搶道現象普遍,校園内交通安全形勢嚴峻。校園道路的拓寬和改造,交通标志、标線的完善和交通設施設備的改善落後,視覺盲區依然存在,引發交通事故的隐患沒有消除。

   6.車輛的機械性能差

   現在上路的各類機動車品牌衆多,質量各異。有些車輛因出廠年限較長和沒有及時保養維護,車況較差,制動不靈,遇到緊急刹車,往往容易出事。

   7.法律不健全,處罰力度不夠

    我國交通事故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交通法律推時時間不長,交通法規不健全,處罰力度不夠有關,同時與人們法律意識不強,對交通法規的認識不夠有關。針對違法者處罰力度不夠或過于溫和,往往使違規者抱着僥幸心理,一犯再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交通處罰違法力度顯然較小。這樣,就不能有效地約束機動車駕駛員和廣大交通參與者的交通違章行為,不能引起對交通安全的重視,違章難以消除,安全難以保障。

  知識連接

   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交通事故的危害

   交通安全是指不發生交通事故或少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觀條件,即指交通參與者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提高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交通安全是僅指大學生在校園内和校園外出行時所發生的人身安全。隻要有行人、車輛、道路這三個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問題,也許隻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斷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三、大學生常見交通事故的預防

   許多高校教師擁有私家轎車已不算希奇,電動車更是普遍,大學學生開汽車上學也已不再是新聞了。大學生不管是在校内還是校外,不論是行走、騎車,還是乘車、開車,發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教訓是思想麻痹、不遵守交通法規,缺乏交通安全常識,自我保護意識淡薄。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遵守交通法規是最起碼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容易帶來生命之憂。學校應及時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對學生的教育、宣傳等源頭管理機制。為了預防大學生交通事故,要做好以下幾點:

   1.必須認真遵守交通法規。交通法規是總結大量交通事故血的教訓才産生的。它是人們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隻要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就會少發生或不發生交通事故。相反,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存有僥幸心理,甚至明知故犯,如違章駕駛、騎車帶人、逆行、闖紅燈、行人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和過街橋等,就非常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2.必須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了解道路通行條件中的交通信号燈、交通标志、交通警察指揮手勢的含義;道路通行中的一般規定,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和乘車人的通行規定以及高速公路的特别規定;交通事故處理中的保護現場、搶救受傷人員、報警、交通事故的調解和訴訟以及向保險公司的理賠等方面的知識。

   3.必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由于他人、特别是機動車駕駛員的違章,結果造成了大學生無辜被撞傷、撞死,這樣的教訓是十分慘痛的,因此必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要警惕和防止由于他人的過失對自己造成傷害。出行時要集中精力,不僅要瞻前,而且要顧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發現違章的車輛向自己駛來,要主動避讓,防止傷害到自己;不開車況不好的車上路,開車不超速,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遇到路況複雜、天氣不好時,要處處加以小心,及時避讓,以免受到意外傷害。

   4.廣泛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學校作為大學生的管理者,應設立交通安全宣傳欄,利用校園廣播、網絡傳播交通安全知識等形式,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安排一定課時的交通安全講座,會同交警部門一起宣講交通法律知識和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知法守法率。要動員、教育全體教職員工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和自覺性,以教育學生、提醒學生和幫助學生為己任,加強與交警的協調聯動,完善對學生的教育、宣傳等源頭管理機制。

   5.進一步加強學校周邊道路的秩序管理,完善交通安全設施。交警部門要結合師生出行特點,全面排查學校周邊的交通安全隐患點,及時聯合有關部門,制定整改方案,認真加以解決。一是針對師生出行規律,科學調整勤務方式,合理調配警力,特别是對校園周邊路段的堵點、亂點、事故多發點和人流車流高峰時段要采取定點、定崗措施,加強交通管控力度;二是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從嚴查處學校周邊從事非法營運的車輛;三是通過組織學生志願者上路維護交通秩序、勸導交通違法行為等形式,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四是将校方就師生出行問題提出的專門方案,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作專題彙報,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以落實。

   四、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辦法 

   2007年3月底的一天的下午,吉林某高校教師李某在上完課後騎電動車下班回家,途徑湖州街與上塘路交叉路口時,被一快速轉彎水泥灌裝車從其身體上碾壓。案發後駕駛員好像沒有發現,水泥灌裝車在繼續向前行駛了20米後才被一出租車駕駛員攔下并迅速報警,可惜李老師在被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

   在發生事故後,在第一時間如何報案和及時施救,事關人員的生命,對傷員的采取正确救護措施,可以最大可能的挽救生命和減少損失。

   1、及時報案   

   無論在校外還是在校内,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首先想到的是及時報案,有利于事故的公正處理,千萬不能與肇事者“私了”。若在校外發生交通事故除及時報案外,還應該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由學校出面處理有關事宜。

   2.醫療救護

   當在道路上發生造成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時,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

   3、保護現場 

   事故現場的勘查結論是劃分事故責任的依據之一,若現場沒有保護好會給交通事故的處理帶來困難,造成“有理說不清”的情況。切記,發生交通事故後要保護好事故現場。 

   4、控制肇事者

   若肇事者想逃脫一定要設法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可以發動周圍的人幫忙控制,若實在無法控制也要記住肇事車輛的車輛牌号等特征。

   思考與讨論

大學生平常外出時,應注意哪些方面的交通安全問題?

發生交通事故後如何進行自我救護和報警?

   交通安全常識

   一、我國交通法規以及高校校園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簡介

   (一)我國交通法規簡介

   2003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這是我國第1部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國務院2004年4月30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具體實施,做出了具體規定,并且明确宣布,過去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相關的交通法規,同時廢止。

   (二)高校校園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簡介

   二、道路交通安全常識

   (一)行人交通安全常識

   1.行人在沒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是,要靠右側行走。

   2.橫穿馬路時應走人行橫道、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在沒有交通信号、人行橫道的路段,要注意觀察、避讓來往車輛,在确保安全的情況下通過。

   3.在十字路口,要注意來往車輛,應當按照交通信号燈指示通行,服從交警的指揮和管理。

   4.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不得扒車、強行攔車。

   5.滑闆,旱冰鞋等滑行工具難于掌握方向和緊急停止,因此,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闆、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二)騎自行車人交通安全常識

   1.要在非機動車道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不搶行、争道。

   2.遇到路口轉彎時應減速,并提前打手勢,不能突然猛拐。

   3.不牽引、攀扶車輛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

   4.騎車時不能雙手離把或者手中持物,不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

   5.要嚴格遵守交通信号指示燈。

   6.通過人行道時,要注意避讓行人;

   7.騎電動車時,速度不宜過快。

   8.橫穿機動車道時,要下車推行。

   9.嚴禁無證和酒後駕駛摩托車。

   10.騎車時應按交規要求載人或載物。

   (三)乘車人交通安全常識

   1.乘車人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乘坐公共交通車輛;不得向車外抛灑物品;不得有影響駕駛人安全的行為。

   2.在乘坐機動車時,不要将手和頭等身體任何部分伸出車外。

   3.不要在道路中間上下車;開關車門不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下車時注意後面駛來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4.乘坐公共汽車時,應排隊上車,按順序就座,沒有座位時,應該抓好車内扶手站穩;乘坐小型客車時要主動系好安全帶。

   5.不要在不允許停車的地方候車及攔車。

   6.遇火災事故,乘車人應迅速撤離着火車輛,不要圍觀。

   (四)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常識

   1.要遵守交通信号,聽從交警指揮;不要駕駛有機械故障的“帶病車”上路。

   2.在機動車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的,在道路中間通行;行駛時不超過限速标志牌标明的最高時速,于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的安全距離。

   3.行經人行橫道時,減速行駛;遇到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停車讓行;行經沒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時,遇行人橫穿過道路,應當相讓。

   4.不酒後駕車,特别是不醉酒駕車。

   5.在發生交通事故後,要立即停車,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來車方向50~100m處設置警示标志,并全力搶救受傷人員。

   6.在高速路上行駛的車輛發生故障,需要停車排除故障時,駕駛人應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将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車輛難以移動時,應當繼續開啟閃光燈,并将警告标志設置在事故車來車方向150m以外,車上人員應當迅速轉移到右側路肩上或者應急車道内,并迅速報警。

   三、航空安全常識

   (一)乘客登機後必須完成的工作

   1.觀察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緊急出口的位置。

   2.認真閱讀有關航空安全及面罩、救生衣的使用方法等知識,認真聽取工作人員提示。

   3.起飛前系好完全帶。

   4.注意觀察飛機有否異常之處,一經發現,及時向乘務員報告。

   (二)遇險時的應急措施

   當飛機迫降或緊急着陸時的應急措施:

   1.開始迫降或緊急着陸時,乘客要采取如下措施:

   (1)迅速取下身上尖銳物品(如假牙、眼鏡、高跟鞋等),方在前排左翼背後的口袋中,以防身體受撞擊時造成意外傷害。

   (2)保持正确坐姿:後背緊貼椅背,兩腳前背緊貼地闆,背前弓,雙手在膝下握住,頭貼住膝蓋。

    (3)如有軟墊物,應充分利用。可将枕頭墊在下腹部,将充氣救生衣圍在頭四周,用毛毯包頭,人盤坐在椅子内,以次避免或減輕夾撞引起的傷害。

   2.迫降或緊急着陸後,乘客應采取如下措施:

   (1)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從緊急出口處用坐姿跳到充氣逃生滑梯上,迅速離開。

   (2)如果飛機迫降在海面上,應迅速船上救生衣。飛機上其他軟墊物,如坐姿、充氣逃生滑梯,可當作救生物急用。

   (3)如果飛機迫降在地面時,沒有起火、爆炸的危險,不要離開飛機。因為飛機比人的目标大,容易被營救人員發現,且飛機也是不錯的藏身、栖身之地。

 

 

當飛機出現異常情況是的應急措施:

   1.如果機艙内氧氣不足或氣壓調節裝置發生故障,應立即戴上氧氣罩。

   2.如艙内出現煙霧,應立即用濕毛巾或濕手帕(可用飲料澆濕)捂住鼻子和嘴巴,并聽從機務人員的統一指揮。

   四、水運安全知識

   1.小型船隻在内河湖泊發生事故的自救

   (1)木制船隻翻船,人被抛至水中,應立即抓住船沿并設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

   (2)玻璃纖維、塑料制成的船翻了以後會下沉。

 當艙内有大量空氣時,船會漂浮在水面上,此時可設法抓住翻扣的船隻,但須保持船隻的平衡,千萬不要将船正過來。

 如果船下沉,船員應在翻船前抓住船上的漂浮物或木制品,做下水後的漂浮用品。落水後如果離岸不遠,可向岸邊遊去;若離岸太遠,體力又不足,應随水漂浮,保存體力,一旦發現人員及時發出求救信号(揮動手臂叫喊)。

 如果不會遊泳,又沒有漂浮物依靠,可采用“防溺技巧”求生。

a.防溺技巧之一:俯卧換氣法。深深吸一口氣,放松身體,俯卧水面,雙手前伸,就像浮在水面上;換氣時,雙手下壓,竭力使頭部上仰,露出水面,呼氣,依次交替換氣。這樣在水中可持續幾小時,因為人的肺部充滿空氣,人身重量輕于同等體積的水,可自然漂浮在水中。

    切記:采用此技巧時,謹防嗆水。如果水特别冷,不要采用此法。

b. 防溺技巧之二:仰面浮水法。仰面浮在水中,必須時雙手有節奏的劃水,不定期屏氣、休息,使體力消耗降到最低。

c. 防溺技巧之三:踩水法。雙腳踩水,雙手平伸,慢慢前後滑動,是透露出水面,手腳動作要協調。

d. 防溺技巧之四:自制浮囊法。脫下長褲,在兩隻褲管末端分别打結,雙手拉開褲子,把褲子從背後迅速向前揚,使褲管内充滿空氣,然後拉緊褲子,壓入水中,用褲裆拖住身體助浮。

   切記:一旦落水,要迅速丢掉口袋裡的物品,但不要脫衣。

   2.遭遇海難的自救

   船舶相撞或觸礁,發生劇烈颠簸時:

   (1)相撞前,人蹲下,抓住固定物,以免被甩傷或被抛入水中。

   (2)下倉位乘客要迅速有秩序地跑到甲闆上,穿上救生衣,帶上淡水、食品、大衣或毛毯、軟墊物、手電筒、繩子等,以後備用。

   (3)如果船長決定棄船,乘客應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按順序登上救生筏。

   (4)如不能登上救生筏,不得不跳水時,要做好跳水準備:

 查清水面情況,不要選擇有油污、漂浮物的水面跳(也要避開先跳入海的人群),以免遭受意外傷害。

 選好跳水位置。選擇一處離海面5米以下高度的位置跳海,才能保證人身安全。超過5米的高度,應借助繩梯、繩索、消防皮帶滑入水中。一般船下沉時,船頭或船尾會較低,可選擇。但若船尾部螺旋槳還在轉動,則要避開。

 多穿一些衣服,穿不透水的衣服更好,不脫鞋襪。帶上可漂浮物、食品、淡水、毛毯、手電筒、繩子等物。

   3.水中求生技巧

   (1)随救生艇漂浮,一定要用繩子把自己與救生艇綁在一起。

     在船與人之間留1~2米長的繩子,其作用是救生艇若被風浪掀翻,人落水時,不會被沖走或溺死。

   (2)穿救生衣漂浮,動作要規範:雙膝彎曲至胸前,蜷身。若幾個人在一起,應緊緊相擁,以減少人體熱量散失。

    切記:一旦發生海難,無論乘客處在何種環境下,及時發出求救信号為當務之急。

   (3)浮在水中,要順水而漂,不能經常劃水;不要遊水追船,不能試着遊向岸邊。否則,不但徒勞,還會耗盡體力,生命受威脅。

    切記:在水中漂浮,保持體力至關重要。當然,如果離岸不遠,本人又會遊泳,體力又能承受,可嘗試向岸邊遊。

   思考與讨論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哪些基本規定?

   2.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學習和積累哪些交通安全常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