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剛剛發生的真實故事。
相對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來說,位于風景秀麗的東湖風景區内某高校大三學生丁同學的故事開頭,平淡而普通:9月1日下午,學校組織了一次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的講座,她作為學生代表去參加了聽課。
可能大多數同學會靈魂發問三連擊:電信網絡詐騙?是啥玩意?和我有關麼?聽起來不可愛,沒有王者好玩!
丁同學這麼問了沒我們不得而知,但第二天發生的故事,卻證明她的确認真聽講了......
話說9月2日,丁同學接到一個快遞客服的電話:“您好,這裡是某某快遞客服,您近期購買的商品由于物流原因丢失,按規定現将與您3倍賠償,請問您是否确定?”
包裹丢了是很煩,但這不是還有3倍賠償麼......當然要确定了!
這一确定,就上了騙子的當,因為這句看是普通問話裡,卻涵蓋了騙術江湖中三大高超技巧:社會行為覆蓋、心理暗示、話術引導。
其一、社會行為覆蓋:網購的包裹丢了。現在的人,誰三天兩頭沒個網購呢?網購是個社會性普遍的行為,看似精準的詐騙電話内容很可能就碰巧覆蓋了你近期的網購行為,于是你第一感覺這事就是真的。
其二、心理暗示:包裹丢了,但是有3倍賠償。這個賠償數額即不至于高到讓你警惕天上不會掉餡餅,又正好契合人的逐利天性。于是你的内心會有配合完成随後流程的願望。
其三、話術引導:請問您是否确定?這句問話十分厲害,看似把是否繼續下去的決定權交給你自己,實際上是在引導和固化受騙者的心理狀态,加深對騙子的信任。
後面的流程基本上就是騙子在操縱了,對方在電話裡煞有介事的核對丁同學的手機号碼、身份信息、快遞單号後,要求丁同學繼續提供銀行卡賬戶以便賠付,再然後要去了密碼和驗證碼......
故事結局:丁同學手機上的銀行APP突然退出,接着怎麼也登錄不上去......天啦撸!賬戶裡有近2萬元錢啊,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可是一筆巨款!
眼看這個故事将以悲劇結尾,但是......丁同學經過在防範電信網絡講座中的猥瑣發育,已經解鎖三級大招------快速報案(效果:通過武漢市反電詐中心統一協調銀行、網絡平台等單位,迅速凍結涉案賬戶,停止支付,挽回損失)
丁同學發現異常,聯想到前一天在宣傳課上,東湖分局民警翟振江講解的電詐案件特點,馬上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電信網絡詐騙。她按照民警教授的應對方法,迅速向社區民警報案。
警察蜀黍接到信号後,馬上會同銀行工作人員參與團戰,經過精彩的走位拉扯,配合消耗,成功實現了團戰逆轉------追回被騙金額1.7萬餘元。